香港大學(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與菲臘牙科醫院聯合推出全球首個針對「口腔黏膜癌前病變」(OPMD)患者的人工智能(AI)診所,旨在推動口腔癌的預防與早期檢測。該AI診所為全球首創,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已於2025年4月在菲臘牙科醫院正式啟用。
口腔癌是一種發生於唇部和口腔內的惡性腫瘤,也是頭頸部最常見的腫瘤。口腔癌患者確診後的五年存活率僅50%左右,主要原因是許多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已處於晚期階段,而香港約60%的口腔癌患者均屬於這種情況。因此,有必要加強公共衛生工作,並推動全港性口腔癌的預防與早期篩檢工作。
口腔癌的癌前病變是可被早期發現。因患者的口腔出現癌前病變時,口腔黏膜可能會出現白色或紅色斑塊的癌前病變。其中口腔白斑症(OL: Oral Leukoplakia)和口腔苔癬樣病變(OLD: Oral Lichenoid Diseases)是最常見的OPMD類型。由於OPMD患者罹患癌症風險顯著高於一般人,及時發現和治療這些病變是預防口腔癌的關鍵。
此全球首創的AI診所將採用港大牙醫學院研究團隊於2021年開發的AI線上評估工具「OralCancerPredict」作為臨床決策支援系統。該工具基於2003至2022年間在瑪麗醫院接受治療的OL及OLD患者數據開發,其有效性已在英國與尼日利亞的病患群組中得到驗證。
透過整合患者病歷,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特徵等多維信息,OralCancerPredict不僅能計算OL及OLD的整體癌變機率,還可提供風險評級(高風險 / 低風險),並詳細解釋預測依據。根據評估結果,AI系統會給予個人化診療建議,如建議高風險患者接受手術治療;低風險患者則建議採取臨床觀察和支持性治療。
前期研究表明,OralCancerPredict的平均預測準確率高達94%,校準性良好,其臨床效益顯著優於現行評估方法。這項新技術能更精準辨識口腔癌高風險患者,為其提供早期治療和密切臨床監測。同時,AI風險評級系統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避免低風險患者接受過度治療,僅需維持每半年一次的定期臨床觀察。
AI診所醫療團隊由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部主管兼臨床教授蘇宇雄醫生領導,並由鄭立武臨床副教授、蒲靜雅臨床助理教授、高睿妍醫生和數碼及精密牙科John Adeoye助理教授共同參與。新AI門診服務現已開放予所有口腔黏膜癌前病變患者,包括提供週期性治療追蹤服務。患者可免費使用AI輔助決策工具,並毋須進行額外檢測。患者只需持一般牙科醫生或家庭醫生的轉介信預約,即可參與此服務。
有關OralCancerPredict詳情,請瀏覽:http://oralcancerpredict.facdent.hku.hk
傳媒垂詢,請聯絡:
港大牙醫學院應用口腔科學及社會牙醫學
John Adeoye助理教授
電郵:jaadeoye@hku.hk
電話:(852) 2859 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