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向超教授以其在矽光子領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用於先進光子積體電路的集成式雷射器」方面的卓越貢獻,獲裘槎基金會頒授 2025 年度「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
「前瞻科研大獎」旨在為在香港的大學從事科研、剛起步的科學家提供實質支持。此獎項讓研究人員能夠追尋自身在科學、智識和專業範疇的興趣,從而在專業領域上不斷精進,勇於參與創新的嘗試,並為推動香港的教育和研究發展作出貢獻。 獲獎者必須是在香港的大學擔任正式教職的新晉或近期聘請的學者,並且在研究領域擁有優秀的國際競爭力。每個獎項的科研基金總額為港幣 500 萬元。
向超教授對於獲獎表示欣喜:「這個獎項對我過去在矽光子領域的研究成果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肯定和認可。」
矽光子學旨在透過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實現能發揮光學特性優勢的光子元件功能與效能。為展現光學技術在各領域的普及優勢,光子元件需以類似現代電子集成電路的形式進行整合。此類光子晶片已廣泛應用於通訊領域,在精密量測、人工智能集群互連、量子運算等新興應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
向教授解釋道:「我的研究聚焦於開發能直接整合於各類平台的高性能激光光源。傳統集成光子學因材料兼容性問題與晶片上缺乏激光源,往往需要大幅犧牲功能與效能。我們研發出創新方法——多層異質集成技術,藉此突破限制並實現可媲美大型獨立設備的卓越激光性能。」
此類激光光源涵蓋低雜訊窄線寬激光至多波長線的光頻梳光源。結合先進矽光子集成電路後,這些激光能顯著提升傳感器精準度、通訊系統頻寬與能源效率等關鍵指標。
向教授進一步指出:「由於與高性能激光的整合,我們預期光子晶片將比以往更普及且功能更為強大。另一項優勢在於,此類激光因具備大規模生產能力,成本可大幅降低。」
向超教授簡歷
向超教授現任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小組(光子積體電路實驗室)專注於異質光子集成、矽光子學、半導體雷射器和光子積體電路的開發。在加入香港大學之前,他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他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則來自香港中文大學。2023年,他獲得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港澳),並在2022年被《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為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之一。
有關向超教授的研究團隊:https://chao-xiang.github.io/
「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詳情:https://croucher.org.hk/en/funding/research-fellowships/croucher-tak-wah-mak-innovation-awards
傳媒查詢: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
鍾敏芝女士(電話:3910 3324;電郵:chungmc@hku.hk)
袁可盈女士(電話:3917 1924;電郵:natyuen@hku.hk)